服務熱線
13162862074
021-57525860
又是一年清明雨,分析測試界的已故專家名單上,又添了不少名字。他們的身份,或是為人敬仰的業界泰斗,或是藹然可親的師長前輩,或是并肩作戰的袍澤弟兄......當故人遠去,留給分析測試行業的是無盡的傷感與思念。在這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清明時節,謹以此文紀念那些逝去的分析化學家。
盧佩章院士:中國色譜分析的先驅者
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中國色譜分析的先驅者之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盧佩章院士2017年8月23日13時25分在大連逝世,,享年92歲。
盧佩章院士,我國第一臺體積色譜儀的設計者。他開創了中國色譜科學,被譽為“中國色譜之父”,為色譜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的應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杰出人才,多名學生已成為具有國內外重要影響的學術帶頭人。中國的色譜事業從無到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躋身國際一流。作為先驅者,盧佩章院士曾無限感慨地說:“我只是集體中的一個兵,一個小兵,成績都是集體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的結果,我不過是盡到了一個分析工作者的責任而已。”
袁承業院士: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
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袁承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1月9日22時17分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94歲。
袁承業院士長期從事萃取劑化學和有機磷化學研究,是中國萃取劑化學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急國家所急,建立并領導核燃料萃取劑研究組,解決我國國防工業急需,為發展中國的原子能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結合中國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一批有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成果,為保護我國的有色金屬資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在具有生物活性有機磷化合物的設計與合成方面有獨特的建樹。為我國培養了一批有機化學人才,為我國有機化學發展、“兩彈一星”研制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蘇鏘院士:一生致力稀土事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鏘因病于2017年2月17日4時5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86歲。
蘇鏘院士長期從事稀土化學和物理研究,對稀土的分離和性質變化規律的探尋、稀土材料的研制與應用做出突出貢獻,是中國稀土研究的開拓者之一。蘇鏘院士深知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傳承和發展,長期致力于人才培育,鼓勵年輕人不僅要“青出于藍勝于藍”,還要“帥出于師優于師”,要有創新意識,打破成規,先后指導、培養了數十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后,桃李滿天下。
彭少逸院士:著名催化科學開拓者、色譜學者
中國著名燃料化學家、催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彭少逸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7年5月6日凌晨0時29分在美國洛杉磯與世長辭,享年100歲。
彭少逸先生是我國最早從事色譜研究的人員之一,同時又是我國催化科學的開拓者之一。他創立了柱內顯色指示劑快速測定油品中烴類組成的色譜方法和薄層吸附劑快速分析氣態烴的色譜方法,開創了催化新材料和多項催化動態分析的研究,并取得多項理論性和應用性成果,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
田頌九:為藥品檢驗事業默默奉獻
我國藥物儀器分析學家田頌九研究員因病醫治無效,2017年9月26日于北京友誼醫院與世長辭,享年76歲。
30多年來,田頌九研究員在中藥的儀器分析檢定領域及黨政管理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曾任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黨委書記,兼任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主任,一生為發展我國的藥品檢驗事業和藥品監督管理事業默默奉獻。
辭別著名藥物分析學家:張正行
中國藥科大學張正行教授,著名藥物分析學家、博士生導師,于2017年3月25日因病逝世。
張正行教授將一生都奉獻給了藥學教育事業,成果豐碩。1980年代初,即獨立開設了我國醫藥院校的首門“藥物波譜分析”課程,緊跟光譜技術最新發展,自編適合醫藥教學和研究參考資料。帶領研究生堅持研究近十年,攻克“黃楊寧”中藥生物堿多組分的組成、體內代謝、和質量分析控制的問題;攻克具有重要國防意義的防輻射化學藥物“利可君”的多組分工藝優化和質量控制的關鍵技術問題等等,不勝枚舉,功績卓著。
緬懷清華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所所長:石高全
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化學系高分子所所長石高全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3月1日22時35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5歲。
石教授自1992年以來一直從事導電高分子材料/納米結構以及單片石墨的研究,近年來在石墨烯的化學合成與功能化等方面從事了系列研究工作,特別是在石墨烯增強高分子復合材料,石墨烯修飾電極以及共軛分子修飾石墨烯等方面取得了進展。
悼念中國稀土元素分析化學奠基人:曾云鶚
著名分析化學家、稀土化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稀土元素分析化學奠基人,武漢大學化學系曾云鶚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3月1日21時26分在武漢逝世,享年103歲。
曾云鶚教授在分析化學,特別是在稀土分析化學領域有高深的造詣,他多次參加或率團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他多次出席由國家科委主持的“白云鄂博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重要會議,并組織中青年教師參加全國和科研攻關和會戰,承擔與此有關的稀土分析重大課題,開展稀土分析中的新方法、新技術和新化學試劑的綜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特色的重要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