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162862074
021-57525860
為評估環境污染對我國人群健康的影響,環境健康調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在環保法、土十條等多項文件中被提起。然而我國具體的環境健康評估方法和標準確很少,為彌補這一空白,環保部下達了多項標準編制任務。
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承擔,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北京科技大學共同起草的《兒童土壤攝入量調查技術規范 示蹤元素法》正式發布征求意見稿。
目前,兒童土壤攝入量調查方法有活動模式法、砷生物動力學模型法、示蹤元素法,通過實際對比以及與國內外研究成果相比較,示蹤元素土壤攝入量調查方法被認為測定推算的兒童土壤攝入量變異程度較低,是比較穩定可靠的調查方法。
失蹤元素兒童土壤攝入量調查方法的基本原理為物質守恒定律,即一定時段人體攝入的失蹤元素質量等于對應時段排泄的示蹤元素質量。兒童攝入的示蹤元素在體內停留一段時間后全部隨糞便、尿液排出,依據一定時段內經糞、尿排泄的示蹤元素質量,減除與之對應時段經過非土壤途徑(主要為膳食途徑)攝入的示蹤元素的質量,除以兒童生活環境土壤中示蹤元素的濃度,推算出兒童土壤攝入量。
因此分析不同介質中示蹤元素的含量就非常重要。國外通常采用鋁、硅、鈦、鈰、釩、釔作為示蹤元素,而經過研究表明,鋁、鈰、鈧、釩、釔更適合我國情況。分析的樣品包括土壤、食物、尿液、糞便等,分析方法主要參考HJ/T166、HJ776、HJ700、GB5009.268等標準,涉及的儀器包括微波消解、ICP-AES和ICPM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