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162862074
021-57525860
2018年5月17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2018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簡稱“POPs論壇2018”)在成都隆重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化學品環境安全與控制”。與以往相比,此次論壇將研討對象擴展到藥物和個人護理品、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等優先關注的化學品,將研討主題提升到環境安全,可以說是全新亮相,出席人數達到500余人。
POPs論壇舉辦至今已有十三屆,本屆大會特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做報告“新型污染物研究,路在何方?”,可見大家對POPs領域新方向、新技術和新儀器關注的熱切程度。儀器信息網編輯在現場特別留意了大家的關注熱點,發現此次大會的主要關注熱點包括二噁英檢測常規化、未知物篩查和POPs研究與環境主戰場關系三方面。
二噁英檢測將常規化?
因歐盟將GC/MSMS檢測二噁英列入了食品與飼料檢測方法中,而近期美國和中國也正在制定環境中二噁英的GC/MSMS的檢測標準,如果此方法能正式列入標準,將大大降低二噁英檢測的成本,未來環境和食品中二噁英檢測也許會成為常態。故在POPs論壇上,二噁英檢測再次成為關注焦點。陶氏美國分析技術中心林卉博士介紹了其與安捷倫合作開發此方法的細則,以及其參與美國1613b標準修訂的情況;磐合科儀、博賽德、普立泰科等廠商都展示了自動/半自動二噁英凈化產品。
POPs未知物篩查需求越來越大
隨著《斯德哥爾摩公約》中新增列POPs物質速度的加快,越早發現POPs物質越能在履約談判中掌握主動權。江桂斌院士在報告中指出,新POPs研究應該通過系統的方法由高通量篩選而來。此次論壇還有多位專家介紹了未知物篩查方法,如延邊大學李東浩教授介紹了有機污染物非靶向富集技術、華南理工大學李爽教授介紹了E.coli/SOS-SRRz工程菌在化學品等有毒物質篩選中的應用、南京大學韋斯副教授介紹了自建可疑物數據庫以及在水體有機物篩查中的研究成果。
POPs監管進入環保主戰場
POPs研究一直被認為是環保領域小眾方向,以前的科研工作也更多的是支持POPs治理工作。此次大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侯雪松、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中心副主任肖學智、中科院院士江桂斌紛紛呼吁POPs科研工作來支持POPs管理。據專家介紹,目前POPs控制已介入排污許可政策制定,正式進入環保主戰場,未來還將建立POPs統計報表制度等。
香港浸會大學蔡宗葦教授因其多年在全球二噁英和亞太區域POPs的檢測分析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榮膺本年度“消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杰出貢獻獎”。北京大學教授胡建信宣讀了獲獎人事跡。
參加此次POPs論壇主持、致辭和大會報告的專家有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余剛教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侯雪松、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副主任肖學智、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江桂斌院士、四川省綠色發展促進會首席代表陶宏志、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鄭明輝研究員、香港浸會大學蔡宗葦教授、環保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孫陽昭處長、陶氏美國分析技術中心林卉博士、UNEP公約秘書處高級咨詢專家Roland Weber博士和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宇東。
此次大會也得到眾多廠商的支持,參展商有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持依迪亞(北京)環境檢測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北京聯眾行貿易有限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中持新興環境技術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熱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浙江睦田消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上海安譜實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普立泰科儀器有限公司、美國力可公司、北京博賽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磐合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雪景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浙江中通檢測科技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