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162862074
021-57525860
質譜是一類綜合性分析儀器,可廣泛用于有機化學、生物學、地球化學、核工業、材料科學、環境科學、醫學衛生、食品化學、石油化工等領域以及空間技術和公安工作特種分析等方面,應用范圍極為廣泛。質譜起源于物理學,自1912年起,質譜相關研究成果共獲得七次諾貝爾獎項,其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
隨著質譜行業從業人數的增多,質譜學術會議也逐漸統一化。新一屆的“2018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將于2018年11月23-26日在廣州舉辦。為此,我們特別采訪了中國質譜學會理事長陳洪淵院士,請他介紹本次會議的意義,以及對中國質譜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采訪過程中,陳院士談到了中國質譜正向新時代邁進,并且指出,中國質譜進入新時代的幾大標志。
標志一:中國質譜大會的融合
往年,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由中國質譜學會(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分別舉辦,在工作內容及人員方面存在重復的現象,資源有所浪費。今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則整合了二者的力量,再加上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質譜儀器專業委員會,由三家聯合主辦,齊心協力將本次會議打造成更大的交流平臺。從這個角度來看,質譜大會的融合是中國質譜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
隨著幾家學術組織力量的聚合,物理、化學、環境、能源等學科將在本次大會上得到充分融合,自然學科交叉相通,綜合性的質譜儀器則是連接各學科的紐帶。大會將極大地凝聚中國質譜界同仁的力量,使中國質譜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
標志二:順應學科的發展
錢學森曾經說過現代科技革命主要是信息科技革命,而信息科技包括了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以及測量科學,其中測量科學是基礎和關鍵部分。如今,分析化學學科已經變更為化學測量學。相對于分析來說,測量的概念更加廣泛。不只是成分含量的測定,還可以利用光、電、磁等特性來獲得有關物質的結構、形貌等信息。
質譜作為主要的分析測量手段,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質譜成像技術由于能夠較好地呈現待測樣品的狀態、形貌及結構信息,從而在表征反應過程等方面有較大應用。質譜這一變化正好順應了整個分析化學學科的發展,同時也標志著質譜進入了新時代。
標志三:質譜儀器國產化大跨步發展
隨著質譜儀器在食品安全、環境監測、藥物分析、生命科學及反恐應急領域的大量應用,我國質譜儀器的市場需求量增長迅速。但是,在高端質譜儀器領域,進口品牌幾乎壟斷市場,國內質譜儀生產廠商只能在夾縫中尋找空間。近年來,我國在質譜儀器研發方面開始迅速崛起,從業人員隊伍逐漸壯大,更多海外留學歸來的優秀中青年學者加入了質譜儀器研發大軍,國內外質譜儀器的差距正逐漸縮小。
自2006年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推出商品化GC-MS 3100色譜-質譜聯用儀開始,越來越多的國產質譜儀陸續問世,如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公司于2009年推出的M6單四級桿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廣州禾信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推出的HXTOF50、SPAMS05系列的質譜儀器等。
同時,國家對科學儀器的研制也格外重視,2011年起科技部和基金委實施了儀器研發重大專項,其中,對于質譜項目的支持力度極大,涉及方向包括飛行時間、四極桿、ICP-MS以及關鍵零部件等。據統計,至2013年科技部支持的質譜相關項目共有14項,專項資金投入和企業配套之和達8億元。
陳洪淵院士主持的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單細胞高時空分辨分子動態分析系統”在國際上率先耦合了納米電化學-光學分析和極紫外光解吸/電離質譜技術的集成系統,大大提高了單細胞分析的靈敏度和時空分辨率,可以定量分析單個細胞器(例如溶酶體等)中蛋白活性;質譜成像系統的VUV解吸/電離質譜單細胞成像部分與商品化SIMS儀器比較,該法的分子碎片少,靈敏度高,優于常規紫外光解吸/電離以及SIMS(Bi3+源)方法,實現了約500 nm的空間分辨,其它指標也都可與國外同類儀器媲美,如VUVDI方法的離子產率、碎片和圖像對比度均有明顯提高。
盡管目前市場上進口質譜儀器居多,國產質譜儀產業化仍需進一步努力,但隨著國家對質譜儀器研發的重視,必將會推動質譜展業迅速發展。中國質譜技術大跨步向前邁進,中國質譜新時代的腳步已叩響。